五论是什么

孟子在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而提出“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”的“五伦”道德规范。

孟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、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,与孔子并称“孔孟”。

孟子宣扬“仁政”,最早提出“民贵君轻”的思想,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“道统”的人物,元朝追封为“亚圣”。

《孟子》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,共7篇,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、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,属先秦语录体散文集。书中有《鱼我所欲也》、《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》、《寡人之于国也》、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和《富贵不能淫》等篇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。

时间: 2024-06-04 04:55:42

五论是什么的相关文章

什么是五论

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,即父子.君臣.夫妇.兄弟.朋友五种关系,是狭义的人伦.古人以君臣.父子.夫妇.兄弟.朋友为五伦.伦,人伦,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.孟子认为,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,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,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,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,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,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.孟子滕文公上一书中说,使契为司徒,教以人伦.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.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.为臣的,要忠于职守,为君的,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

索达吉堪布强调要学的五论是什么

藏传佛教必修的五部大论指戒律.俱舍.因明.中观.般若. 1.戒律.包含小乘别解脱戒.大乘菩萨戒和密乘三昧耶戒.藏地盛行的小乘戒为一切有部律,最重要的论著是功德光尊者的<戒律根本论>,共九卷二千七百颂. 2.俱舍.在藏传佛教中,有上下俱舍之说.上俱舍是指无著菩萨的<大乘阿毗达磨集论>,此中有与小乘共通之处,也有大乘的不共观点:下俱舍即世亲论师的<阿毗达磨俱舍论>. 3.因明.此是内道和外道共有的学科,然而严格来讲,二者之间有很大差异.其共通处为三相推理的量式等,不同处主要

一刑二潘三苟安什么意思

一刑二潘三苟安这句话的含义就是:只顾眼前的安乐,不作长久之计.一日之苟安,数百年之大患也.这句话出自于陈亮<上孝宗皇帝第一书>. 陈亮<上孝宗皇帝书>陈亮(1143-1194),南宋思想家.文学家,"永康学派"的创始人.字同甫,婺州永康(今浙江)人.因世居城外龙窟村,学者又称龙川先生.年轻时喜谈兵,著<酌古论>.孝宗时作<中兴五论>,并上书皇帝,力主抗金,反对议和.因遭当权者嫉恨,三次入狱,惨受笞刑.晚年在家设塾,讲学著述,50岁时参加进

道家经文有哪些

以下是主要经典 道德真经又名道德经.老子 南华真经又名庄子(庄子在道教被尊为南华仙人) 文始真经冲虚真经 通玄真经度人妙经 阴符经清静经 西升经心印经 黄庭外景经黄庭内景经 玉皇经玉枢经 三官经北斗经 周易参同契悟真篇 太上老君内观经洞玄灵宝定观经 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 坐忘论化书 重阳立教十五论龙门心法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,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.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,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

同仇敌忾是描写什么词语

同仇敌忾: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.是描写全体人员团结一致的精神. 出处: <诗经,秦风,无衣>:"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."<左传·文公四年>:"诸侯敌王所忾,而献其功."鲁迅<且介亭杂文二集·五论"文人相轻"明术>:"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,是未必和"批评"或"批判"者同仇敌忾的."

全真教兴盛于什么朝代

全真道兴盛于金元时代,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.全真道又称全真派,与正一道并为道教两大派别.金代王重阳创立,主张儒.佛.道三教合一,即以"三教圆融.识心见性.独全其真"为宗旨,奉<道德经>.<清静经>.<孝经>.<心经>.<全真立教十五论>等为主要经典. 道教自南北朝寇谦之.陆修静改革.整顿后,历隋唐五代宋的漫长岁月,尤其到北宋末年,已呈现颓势.以符箓派为主流的道教,支派争流,一些道流徇末遗本,流弊时现.在这种历史条

历史上有王重阳其人吗

历史上有王重阳其人. 王重阳:王重阳是全真道开创者,咸阳人,原名中孚,字允卿[1] ,入道后改名嚞,字知明,号重阳子,以"害风"为自称,主张三教平等,指出"儒门释户道相通,三教从来一祖风",被尊为"北五祖"之一. 王重阳主要著作:<重阳全真集>.<重阳教化集>.<重阳立教十五论>.<重阳分梨十化集>.<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>.<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>. 王重阳主要成就: 1.

翻手为云的下一句

造物等儿戏. 全文:嫩寒天,金气雨,揽断一秋事.仝样霏微,还作小晴意.世间万宝都成,些儿无欠,只待与.黄花为地.好招致.对此郁郁葱葱,新_未成醉.翻手为云,造物等儿戏.也知富贵来时,一班呈露,便做出人中祥瑞. 作者介绍:陈亮(1143─1194)字同甫,号龙川.初名汝能,二十六岁时改名亮.婺州永康(今属浙江)人.才气超迈,喜谈兵.乾道五年(1169)试吏部,被黜.上<中兴五论>,奏入不报.退而杜门力学近十年.淳熙五年(1178)改名同,诣阙上书,十日内凡三上,言恢复之大计,不为当政所用,愤恨而